基于生活和游戲 推動課程變革 浙江學前教研的十年探索歷程 CPE中國幼教展
導讀:
提升幼兒園保教質量是建設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基石,教研部門位于其中,既要為行政決策提供優化結構性質量的意見和建議,又要幫助幼兒園和教師提升過程性質量,共同為在園幼兒的全面發展、健康快樂成長而努力,為學前教育的優質、普惠、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本刊特邀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學前教育教研員虞莉莉老師來介紹他們基于生活和游戲推動課程變革,努力構建和實施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以適宜性為導向的幼兒園課程的探索歷程。
提升幼兒園保教質量是建設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基石。提升幼兒園的保教質量,不僅需要政府及社會為幼兒園不斷優化結構性質量提供基礎與保障,而且需要幼兒園自身不斷提升過程性質量,最終保證面向每一個幼兒全面發展的結果性質量得以實現。教研部門位于其中,既要為行政決策提供優化結構性質量的意見和建議,又要幫助幼兒園和教師提升過程性質量。為了實現浙江省全域幼兒園保教質量的提升,省內教研工作者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精神為指引,嚴格遵循幼兒園保教結合的工作原則,以幼兒在園生活和游戲為改革的切入點,持續推進全省幼兒園的課程建設,努力構建和實施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以適宜性為導向的幼兒園課程。
▌一、規范和優化一日活動,提高幼兒在園生活品質
長期以來,幼兒園普遍存在重教學輕生活與游戲、重教輕學的傾向,幼兒在園的一日活動以集體組織、統一行動為主,集體教學活動時間長、次數多,教師無法關照幼兒的個別差異,這樣的一日活動安排和組織不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
1.出臺文件,向教師明示保教行為規范
2008年,省教研室編制出臺了《浙江省學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對課程管理、保教常規管理提出明確要求。如“樹立一日生活皆課程的教育理念。要綜合利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來實施教育,達成課程目標”“合理安排幼兒在園時間。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集體行動和過渡環節,避免消極等待和時間的隱性浪費。在正常情況下,每天確保有不少于2小時戶外活動時間(其中1小時的戶外體育鍛煉時間)”“重點關注一日活動計劃的制定。活動計劃主要讓教師明確集體教學活動、游戲活動、區域活動、生活活動、幼兒自由活動等教學活動的保教目標、活動過程和指導要點”。這些條款指向規范一日活動的管理,建立科學的幼兒在園生活制度,不斷研究優化各類活動的實施策略,提高幼兒在園生活品質。
《浙江省學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尤其對幼兒園保育工作的制度化建設提出了要求。“建立必要的保育工作制度,包括幼兒一日生活作息制度,幼兒健康檢查制度,衛生消毒、病兒隔離制度,食品、藥物等管理制度,幼兒接送制度和膳食管理制度等。各崗位人員明確相關職責和工作規范,為幼兒在園的生活和保育護理創造良好的條件。教師要重視幼兒生活常規的建立,通過各種生動有趣的形式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組織專門的人員對日常的保育工作進行必要的檢查與記錄。通過幼兒到園率、午睡入睡率、體檢達標率以及幼兒戶外活動時間、進餐情況、班級衛生情況等指標監控各項保育工作的開展。”這些條款讓教師更加明確幼兒園保教結合的作原則,并就如何做好保育工作提供了方法和策略支持。
2.抓研修,聚焦保教管理行為和教師行為的優化
為了讓規范和制度盡快轉化落實到幼兒園的管理和教師的行為中,省教研室舉辦新課程“疑難問題解決專題研訓”系列活動,推動全省教師開展持續的研修。
比如,2009年,研訓活動聚焦“落實保教管理指南,推動管理行為改進”,以杭州市拱墅區為代表,全方位展現幼兒園如何通過改進管理,推動保教工作的全面規范和優化。2010年,研訓活動聚焦“優化幼兒一日活動,推動教師行為改進”,以杭州市西湖區為代表,對一日生活中那些約定俗成的工作流程、習以為常的組織策略進行審視與剖析,以專業的眼光解讀幼兒的情緒反應、行為變化,探尋策略與方法,使幼兒園一日生活更具有教育價值。“晨間接待,從‘心’開始”“如何讓早操更快樂”“自助式餐飲活動”“午睡也快樂”等案例流淌出的對幼兒的溫情關愛及基于問題解決的理性思考,給予教師啟示,進一步助力教師優化保教行為。
3.改視角,再度強化“一日生活皆課程”的理念導向
為了再度強化“一日生活皆課程”的理念導向,自2013年始,浙江省級的教學評優平臺改變了以往教學評比只關注集體教學的做法,轉向關注一日生活,開展了“半日活動評優”活動,來園接待、晨間活動與談話、早操、教學活動、生活活動、游戲與區域活動、自由活動等共計3個多小時的師幼互動過程,以及班級環境,都成為評優時考查的內容。這一導向使教師將關注點從單一的集體教學轉向半日活動中各個環節的組織與實施,從只關注怎樣教轉向關注幼兒與環境、同伴的互動。同時,2013年的全省幼兒園教師職業能力大賽也將幼兒園半日活動的組織(通過全程錄像的方式記錄)列為考量教師職業能力最重要的內容。
評優視角的改變,成為一種積極的導向,引導全省教師審視生態的、真實的一日活動對兒童發展的價值。教師由此意識到,應提升保教結合的實踐能力,幼兒園的教研必須改變只關注集體教學、關注教師怎樣教的傾向,而更多地研究教師如何組織和實施一日活動,研究一日常規如何建立,研究班級環境如何創設,研究幼兒在生活和游戲中如何主動學習,研究自主、自由、自律如何成為幼兒在園生活的常態。
4.理經驗,為園本教研和日常保教工作提供支持
隨著研修的持續推進,幼兒園一日活動發生了改變。經過幾年的實踐探索,全省幼兒園在一日活動的組織實施方面涌現了很多經驗,形成了相對科學的保教人員工作流程與行為規范。2014年,省教研室組織人員就此項研修成果編寫了《幼兒園教師基本工作教程》一書,將一日活動的組織分為三個板塊:“安排一日活動”“開展體育鍛煉”“組織游戲和教學”,還整理了每個生活環節中教師經常遇到的問題,如“怎樣培養幼兒主動喝水的好習慣”“如何指導幼兒自主安排時間”等,簡要分析問題的性質、工作要求并提出工作策略,為教師的日常工作提供借鑒和參考。全省幼兒園依照《幼兒園教師基本工作教程》開展園本教研,讓一日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最大程度地適應幼兒的經驗基礎與發展需求,真正提高幼兒在園生活、活動的質量。
5.定標準,為行政決策與管理提供依據
行政和教研工作應密切配合,教研可充分發揮專業的優勢為行政決策和管理提供支持和依據。為了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課程質量觀、重視生活教育的價值,浙江省教育廳于2014年出臺、2020年修訂的《浙江省幼兒園等級評定標準》,將班級保育和教育板塊列為權重最高的評定內容,并規定評估者需采用隨機進班觀察的方式來進行評價,至少需要在每個年齡組觀察1個班級的一日活動(至少是完整的上午半日活動),被評幼兒園在這個板塊的最終得分取決于評估者所進入的多個班級的平均分。設定這樣的評估指標內容及評估方式能督促每一所幼兒園不斷提升一日活動的組織實施質量,督促每一位教師關注自己一日保教的全過程。
2017年,浙江省教育廳出臺了《全面推進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幼兒園在“改進課程的園本化實施”中要“科學統籌安排一日作息時間。以合理選擇、鼓勵自主、自然過渡為導向,優化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作息與各類活動過程。增加教育活動方式的多樣性,適度減少集體教學的次數與時間,確保一日活動的科學性、合理性”“注重生活活動的多方面教育價值。組織好幼兒在園的生活活動,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提高自我服務能力;引導幼兒在生活活動中,獲得多方面的有益經驗”。
在各項標準的引領下,各地幼兒園一日活動安排和組織方式漸趨合理,各環節組織有序,增強幼兒的自主性已經成為教師的共識與一日活動的常態。比如,分散喝水,如廁洗手分流,設施配備利于幼兒自主使用,避免消極等待,班級里男女分廁、適度遮擋,體現管理的人性化,保護幼兒自尊和隱私,餐具食物的多樣化選擇,睡眠時間的個別化處理,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升自理能力和參與服務的能力。全省各地正通過積極的探索實現著幼兒園一日生活品質的不斷提升。
▌二、以游戲研究為支點,撬動師幼關系和學教模式的轉型
自《指南》頒布以來,我們一直孜孜以求,踐行《指南》精神,讓“游戲落地”。經過多年的努力,全省各級各類幼兒園努力實踐“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重視自由游戲的開展,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十年來,我們先后通過資源建設、典型引路、研修助推、專項調研等手段,以游戲研究為支點,撬動師幼關系和學教模式的轉型。
1.開展游戲資源建設,為各類游戲實踐提供指導
2014年,省教研室組織開展了浙江省幼兒園游戲方案(案例)征集活動,共收到全省幼兒園教師遞交的約600份游戲材料,涵蓋各種類別的游戲。此類征集評選活動的開展助推了教師設計游戲方案、組織開展游戲、觀察理解幼兒能力的提升。
與此同時,省教研室組織省內專家和骨干教師團隊編寫了“幼兒園游戲資源叢書”11冊,并開發了與叢書配套的關于各類游戲組織與開展的專家指導講座視頻18個、示范教學視頻100多個,為幼兒園開展各類游戲提供了資源和指導。此項舉措大大改善了薄弱幼兒園和農村幼兒園“重教學、輕游戲”的狀況,為教師的游戲實踐提供了有針對性的幫助。
2.樹立“安吉游戲”典型,落實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隨著《綱要》《指南》精神的貫徹落實,浙江安吉縣抱著“讓游戲點亮孩子的生命”的信念,積極探索富有特色的“安吉游戲”教育模式,把游戲的自主權還給幼兒,讓幼兒在自主、自由的真游戲中獲得經驗、形成想法、表達意見、完善規則、不斷挑戰自我,從而發掘自身最大的潛能。經過不斷探索實踐,“安吉游戲”教育模式獲得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和肯定,在2014年榮獲教育部“國家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015年,浙江省教育廳在省內持續開展“安吉游戲”推廣活動,全省教研系統多次組織全省幼兒園教師觀摩“安吉游戲”,理解“安吉游戲”精神,多次在安吉開展面向全省幼教干部、教研員、骨干教師的幼兒園游戲專題研訓活動,促進全省幼教工作者共同學習、借鑒。2018年5月、2020年5月,浙江省教育廳分兩批在全省各縣(市、區)設立103所和117所“安吉游戲實踐園”。實踐園以三年為一個發展周期,學習、研討、實踐“安吉游戲”教育模式,穩步落實“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同時,我們利用多種渠道和方式宣傳“安吉游戲”精神,要求全省各級各類幼兒園在課程改革中學習“安吉游戲”精神,改造自己幼兒園的課程。于是,在全省各地的幼兒園,游戲和教學逐漸走向融合,課程中教師逐步“看到兒童”,一日活動充盈“自由、自主、愉悅、創造”的游戲精神。
3.依托游戲案例研修,提升教師的游戲觀察解讀能力
圍繞游戲的研修需要教師沉下心來,走進游戲現場去觀察兒童,努力解讀兒童游戲行為背后的意義。為此,省教研室自2016年開始,以游戲視頻案例為抓手,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游戲研修,將教師的目光引向兒童的游戲行為,去研究兒童的興趣、需要、發展與環境和材料的關系,研究材料的投放與游戲行為的關系,研究兒童游戲行為背后的意義,研究教師通過怎樣的技術手段去觀察了解游戲中的兒童,等等。一方面,教師努力去理解兒童的游戲,并支持兒童在游戲中發展,讓兒童在游戲中“玩得好”“玩得有發展”;另一方面,教師也在研修中進一步發現兒童、理解兒童,看到兒童是有能力的學習者形象,理解游戲對兒童的價值,進而轉變兒童觀、教育觀。2019年,省教研室積極組織全省教師參與教育部“幼兒園優秀游戲活動案例征集”活動,最終有16篇案例入選。
4.進行游戲專項調研,推動區域性游戲研究
2017年以來,省教研室面向全省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游戲調研和指導。調研采用網絡問卷調查、實地調研、教師訪談等方式,全面了解全省幼兒園游戲開展的情況。調研組還赴杭州市富陽區、麗水市云和縣、湖州市安吉縣、臺州市椒江區(臨海市)、溫州市五地進行實地調研,通過聽取匯報、觀摩現場活動和幼兒園環境、查看有關資料、與園長(教師)座談等方式收集資料。
通過調研發現,杭州市以市級層面為統領,開展區域內的協同研究,關注兒童在游戲中的學習與發展,關注教師對游戲的支持與導引;湖州市注重教師在游戲中的觀察、分析與回應,市級層面多次進行“游戲中的觀察與援助”主題調研,以深入現場、實例解析、經驗互助的形式提升教師的觀察與指導能力;麗水市云和縣以本地木玩資源為抓手,研究木玩資源在戶外游戲場、主題工作坊、活動室區角等處的應用;臺州市則以游戲評價為切入點,將教師、幼兒、家長卷入游戲研究之中,進而達成以評價促進游戲發展、兒童發展的目標;溫州市以“看見愛,看見生長的力量”為口號,借助“自主游戲案例(故事)”對游戲展開研究。
通過調研發現,全省絕大部分的一級、二級幼兒園都把游戲作為課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把實踐游戲作為推進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突破點,并結合區域文化,努力做出自身的特色。全省幼兒園教育實踐已經由過往的“讓游戲玩起來”發展到當下的“讓游戲研起來”,游戲研究已由過往的將視線放在空間與材料、時間與頻率,發展到當下的真正關注兒童如何游戲以及游戲如何促進每一個兒童的切實發展,實現了質的飛躍。
▌三、以適宜性為導向,推進課程園本化建設與實施
課程的園本化建設,其本質是關注課程的適宜性,讓課程朝著適宜幼兒發展、適宜教師實施、適宜園所資源、地域文化的方向邁進。
1.依托課程園本化建設的推進,培育積極參與課程建設的教師
在浙江,幼兒園課程開發和建設萌發于20世紀末,部分先行幼兒園不滿足于省編教師指導用書內容,基于自己園所對于課程、環境、資源、幼兒學習方式以及幼兒發展需求的理解,開始探尋個性化的課程建設之路。2000年,浙江省課程改革研討會在上虞召開,來自省內的8所幼兒園就自己的課程建設實踐展開交流和研討,有的源自張雪門的“行為課程”,有的源自陳鶴琴的“五指活動”,有的借鑒“方案教學”,也有自主開發的“發展能力課程”。這是浙江省幼兒園首次就課程建設實踐進行專題研討,可以視為省內園本課程建設的萌芽。
隨著對《綱要》學習貫徹的深入,教師的課程資源開發意識不斷增強,教師逐步認識到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保證課程實施的基本條件,現成的教師指導用書不應該也越來越不可能成為唯一的課程資源,教師應學會主動地、創造性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為教育教學服務。
2008年,省教研室出臺《浙江省學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明確“提倡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開展課程園本化研究。有條件的幼兒園可利用本土資源開發個性化的園本課程”。在此精神指引下,浙江各級各類幼兒園走上了因“園”制宜的課程園本化建設之路。教師們開始從課程的視角去審視周邊的自然資源、社會資源、文化資源,積極挖掘、篩選、利用,在課程理念和課程邏輯的指引下,架構并開展豐富多樣的符合兒童興趣與學習方式的活動,全省幼兒園從“千園一面”走向“百花齊放”。2014年和2018年,省教研室開展“園本精品課程”的征集評選活動,助推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的梳理與總結。可以說,浙江省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的實踐行動,是更為廣泛與深入地落實《綱要》《指南》等系列文件精神的行動。
2015年和2016年,省教研室召開幼兒園課程建設培訓會和幼兒園園本精品課程展示研討會,既聚焦區域層面課程建設推進的保障機制方面的研究,也關注幼兒園層面對園本課程建設的價值、理念、路徑的探尋。省內課程建設的先行區(如杭州市余杭區、拱墅區,寧波市北侖區,溫州市鹿城區)和多所幼兒園的現場課程活動展示以及課程建設經驗介紹,把省內對園本課程建設感興趣的教師卷入其中,教師們在交流研討中逐步形成共識:園本課程的建設不是為了幼兒園的特色,而是為了幼兒更好的發展;每一所幼兒園都應進行課程建設,每一個教師都應承擔起課程建設的任務;每一所幼兒園都應充分利用幼兒園和地方的自然、社會、文化資源來建設和實施適合幼兒發展的課程。2021年出版的《浙江省幼兒園精品課程集萃》一書中呈現的課程方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促發更多教師對課程建設方向和路徑的思考,讓幼兒園課程變得更適宜,更有質量。
2.依托課程園本化實施方案的研制,幼兒園課程的頂層設計和架構更具適宜性
如果說在2017年11月前,園本課程建設是部分幼兒園的自覺行為,那么隨著浙江省教育廳《關于全面推進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的出臺,課程園本化建設成了所有幼兒園必須開展的工作。尤其是針對課程內容失衡、以特色課程取代全面發展課程的問題,浙江省提出,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基本任務之一是“編制園本化課程方案,完善課程結構”。
園本化的課程實施方案,是保障與提升幼兒園課程建設質量的基礎,也是浙江省推進幼兒園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抓手。不同園所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不同樣式的園本化課程架構。但鑒于當前多數幼兒園還不具備獨立構建園本課程的能力,為不同水平的幼兒園提供不同的“拐杖”顯得尤為重要。2018年以來,省課程專業指導委員會、實驗區、項目區、項目園先行,分模塊、分類別研發,并形成范式、經驗。以此為基礎,全省各級各類幼兒園的教師在系統思維的指引下,對園所原有的課程實踐進行了梳理、歸并與整合,從課程背景與條件、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課程管理與保障等6個課程要素,對本園課程進行整體思考、規劃和設計。各幼兒園在制定課程實施方案時充分考慮園所課程實踐歷史、課程資源及師資狀況,以確保課程實施方案的適宜性和可操作性。各縣區的課程領導小組還對每一所幼兒園的課程實施方案進行審核,保證了園所課程實施方案的規范和科學。
在2018年6月、12月分別召開的浙江省推進幼兒園課程改革第一次、第二次研討會上,部分縣(市、區)分享了區域啟動課程園本化建設的路徑和方法,部分幼兒園分享了自己的課程實施方案及研制過程,為全省順利啟動該項工作提供了經驗支持。
3.在發掘各類課程資源的過程中,探尋幼兒園適宜的課程內容和多樣化的活動
課程資源是課程實施的基礎與支撐。過去,幼兒園教師在課程資源建設過程中更多關注對幼兒園周邊的自然、社會、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形成地域文化特色課程。隨著對幼兒園課程概念理解的加深,教師逐漸將目光更多地轉向園內外的環境、師幼的共同生活,尤其是把周邊與幼兒發生真實互動的環境材料和真實生活事件都作為課程(資源)的重要來源。隨著對課程資源開發的路徑、課程資源的適宜性、幼兒園的課程環境及游戲材料研究的開展,幼兒園的課程環境、游戲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幼兒在園生活變得豐富多樣,這些都成為無處不在的資源進入幼兒園的課程,成為幼兒學習的內容,成為有利于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有益經驗。課程的園本化、班本化特征日益凸顯。
2019年6月,浙江省推進幼兒園課程改革第三次研討會在紹興市上虞區召開,聚焦農村幼兒園的課程改革和課程適宜性的主題。若干有典型經驗的鄉鎮中心幼兒園展示了他們基于鄉土自然、文化資源等開發的課程,為廣大農村幼兒園的課程內容開發和優化實施提供了參考路徑。
4.建立并完善課程(主題)審議制度,支撐和優化幼兒園園本化課程的構建和實施
課程審議是對幼兒園課程中的相關現象與問題(如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及創生、課程資源的開發、課程實施過程、課程評價等)進行考察、分析、對話、協商,作出判斷與決策的過程。課程審議在民主協商的過程中賦予教師課程領導權。2018年以來,我們嘗試在幼兒園成立課程審議機構,建立課程(主題)審議制度,開展常態化的課程和主題審議。通過審議,幼兒園的課程貼合了兒童的經驗,貼合了園所的理念和資源,較好地支撐了課程的園本化建設與實施。
從2018年到2019年,在連續四次的浙江省推進幼兒園課程改革研討會上,我們就課程審議的制度和運行機制如何建立,如何對審定主題和生成主題開展審議,如何在團隊中開展審議,如何建立有效的審議路徑等,進行交流與分享,推動全省幼兒園開展此項工作。
2019年和2020年,聚焦主題審議背景下的教學活動設計和實施,省教研室組織開展了教學評優活動,參評者就指定的主題,借助團隊的力量開展主題審議,并在此基礎上截取主題實施中能體現深度學習的節點性教學活動(30分鐘以內)進行設計與展示。這樣的內容和項目設計,引導教師關注主題的整體價值、目標,以及幼兒在主題中經驗生長的連續性,有利于教師整體課程意識的建立和課程研究力的提升。
5.嘗試課程評價研究,讓越來越多的教師看到評價對于保障課程質量的作用
課程評價是幼兒園課程管理中的重要環節,課程評價的目的在于發現課程中的問題,解決問題,調整、改進和完善課程,不斷提高教育質量。鑒于幼兒園一日生活皆課程的理念,以及幼兒園課程生活化、經驗化、過程化的特點,幼兒園課程評價具有嵌入式、情境性、全程性等特點,因此在幼兒園開展課程評價很難。
2020年,我們直面難點,從兒童發展評價的角度切入開展研究,期望基于《指南》等標準,研發教師易于操作的評價工具,幫助教師觀察記錄幼兒在活動中的行為表現,分析評估幼兒的發展,以讓幼兒的成長看得見,讓課程的質量看得見。2020年12月召開的浙江省推進幼兒園課程改革第五次研討會聚焦“課程評價”,就評價的意義、評價的對象、評價的方法等展開研討,并提供了多樣化的評價實踐策略。
近十年來,浙江教研部門始終秉持學術立意、實踐立場、合作發展的工作思路,與浙江15.3萬名幼兒園教師同頻共振,共同為浙江190余萬名在園幼兒的全面發展、健康快樂成長而努力,為浙江學前教育的優質、普惠、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關于CPE中國幼教展
CPE中國幼教展是國家級行業協會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主辦的國際化、品牌化、專業化托幼教商貿平臺,集“論壇研討+精準對接+趨勢引領+跨界融合”四位一體,是引領托幼教產品趨勢、傳播先進理念,推動托幼教全產業鏈健康發展的國際托幼教行業交流平臺。展會現場還將舉辦中國學前教育發展大會,邀請百位專家學者分享先進的學前教育理念與科學方法,探索新模式、尋求新突破。
關于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
協會成立于1986年,是中國唯一的全國性玩具和嬰童用品行業社團組織,是中國政府指定的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行業在國際玩具工業理事會(ICTI)的唯一合法代表,是ICTI Care Foundation監事會成員,同時,也是政府、企業、媒體和消費者認可的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行業的代言人。
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會員包括在中國境內從事玩具、嬰童用品、模型和游戲的生產、銷售、設計、檢驗、教育等相關業務的跨地區和跨部門的各類企業。
以上報道來源:幼兒教育雜志,由CPE中國幼教展組委會整理編輯。 CPE中國幼教展2022年10月19-21日上海開幕,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