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幼有善育”民心工程升級 | CPE中國幼教展
幼兒是全社會最柔軟的群體,“幼有所育”是黨的十九大列出的7項民生之首。在上海,隨著0—3歲托育服務、3—6歲學前教育以及科學育兒指導的不斷深入、加速升級,更高標準的“幼有善育”正在惠及更多幼兒,“學齡前兒童善育工程”這一上海的民心工程,也正受到越來越多家長的交口稱贊。
托育服務,有力托起最柔軟群體
2021年,浦東新增48所公辦園辦托班(共51個班級),新增8所民辦園辦托班(共9個班級),而全上海已有200多所開設托班的公辦園,覆蓋上海16個區。
0—3歲,既是社會最柔軟的部分,也是家庭養育難題最多的階段。面對新形勢下傳統以家庭為主的嬰幼兒照護受到的挑戰,以及人民群眾對托育機構數量和質量的雙重期待,2018年,上海率先開始托育服務體系建設,出臺托育服務指導意見、管理辦法和設置標準。
3年來,上海托育服務機構從300多家發展到1000余家,托額從8990個增加到4.8萬個。其中近60%的機構提供普惠性托育服務,超過60%的機構是公辦園、民辦園開設的托班,全市90%以上的街鎮有普惠性托育服務機構,基本形成了幼兒園開設托班為主、普惠性資源為主導的托育服務格局。
“讓孩子在家門口就能獲得高質量的學前教育是我們努力的目標。‘幼有善育’的‘善’,就是一切工作都要以兒童發展為本,‘育’的核心就是讓教育的價值及專業都體現在教育養育過程中。”在上海市教委主任王平看來,從“幼有所育”到“幼有善育”,體現的不僅是“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擔當,更是將最科學的呵護給予最柔軟人群的專業。
幼兒園開設的托班價格較低、質量較高,是最受家長歡迎的托育服務形式,但這不是簡單地將小班前移,更不是在形式上增加一個托班。
“對于新入托的幼兒,我們都會采取漸進式陪伴,把前兩周設為家長全程觀摩期,讓家長以觀察者的身份陪伴在幼兒身邊,減輕他們的分離焦慮。”靜安區延長路東部幼兒園園長林麗告訴記者,可別小看這兩周的觀摩期,其間積累的素材匯成了每個幼兒的個體“檔案”,這不僅是接下來教師了解幼兒的絕佳渠道,也能幫很多家長了解到一些平時不注意的小細節。
位于弄堂里的延長路東部幼兒園,是上海為緩解入托難題而開設托班的近700所幼兒園中的一所。幼兒園讓來時不停哭著喊家長的幼兒,“玩”到不想離開。
托育服務屬于社會服務范疇,存在多元需求。在構建公益服務體系的同時,上海也科學規范引導市場參與。2018年以來,上海鼓勵有條件的機構提供托育服務,共有300多家社會舉辦的托育機構取得《依法開展托育服務告知書》。2019年7月,上海市教委又啟動托育市場規范整治工作,共指導66家機構納入管理,47家機構轉型,堅決關停84家存在重大隱患的機構。
在資源供給的同時,質量保障同樣重要。上海市教委和人社局聯手加強托育服務從業人員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累計培訓從業人員超過1萬人次。培訓包含不少于72課時的專業技能培訓和不少于40課時的職業道德培訓。在已取得《依法開展托育服務告知書》的機構中,從業人員100%持證上崗。
2020年9月,上海又出臺《托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2021年,上海90%以上街鎮建成了普惠性托育點。到今年,上海全市將有50%的幼兒園開設托班。一個“政府引導、家庭為主、多方參與”的托育服務新格局,正有力踐行著“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的承諾。
學前教育,改革在兒童成長關鍵處發力
學前三年毛入園率接近100%,一批“老師好、孩子好、環境好、服務好、口碑好、就近好”的“六好”幼兒園不斷涌現……2021年,上海又陸續推出學前教育新一輪發展系列指導性文件,為推進學前教育高品質發展打響了“發令槍”。
在滿足“有園上”后,學前教育的“善育”體現在哪里?在上海市徐匯區宛南實驗幼兒園,“善育”從幼兒每天最尋常的喝水開始。教師有意識地觀察幼兒飲水習慣、飲水量等,著重開展觀察、記錄、分析后的循證改進;聚焦幼兒生活自理、生活習慣、生活探索等多個維度開展系列活動,小班“我愛喝水”、中班“你會飲水嗎”、大班“生活中的水”,以“無限生活中的專注培育”打好幼兒發展的底色。
在金山區東礁幼兒園,“善育”蘊含在每個富有教育意義的場景中。幼兒園的一條林間小路,就包含9種不同材質,鵝卵石、尖石、木樁、砂質、泥質、磚面……為的就是帶給幼兒盡可能豐富的生活體驗。
上海市學前教育研究所所長郭宗莉認為,學前教育是向下扎根的教育,“善育”就是要根據幼兒的成長規律,想方設法給幼兒創造有意義的活動和情境,使幼兒一日生活的每個環節都能體現主動參與。
將對質量的追求落實在每一天、每一個活動中,在兒童成長的細微但關鍵處發力,“善育”背后的一次次創新實踐,體現的正是上海學前教育人對兒童深沉的愛。
一本繪本有多少種玩法?黃浦區思南路幼兒園園長吳聞蕾介紹,幼兒園的創新都是源自幼兒的需要。對于翻畫面和講述不同步的幼兒,教師制作了“折疊書”,幫助幼兒“閱”和“讀”同步,滿足幼兒閱讀的順序感。對理解故事主要線索有困難的幼兒,教師制作了“大大書”,放大每一頁故事的背景,將畫面背景與故事角色的辨識形成對應關系。對專注時間短的幼兒,教師設計了“轉轉書”,幫助他們以動作伴隨語言的方式集中注意力……細枝末節的設計,守護著的正是每一個鮮活的生命。
今天,一個普及普惠、安全優質、多元包容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已在上海基本建成。
為使信息化賦能“幼有善育”,“園園通”已接入上海所有公辦園和80%的民辦園。智能設備將積極運用在幼兒園生活的各個方面,以更好地掌握幼兒運動、情緒、睡眠等情況,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為加大“幼有善育”人才培養,2021年初上海學前教育學院正式成立,這里將不僅為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培養和輸送高水平的專業學前教育師資與管理者,還將成為學前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的“加油站”、學前教育理論研究與學術創新的“策源地”。
科學育兒,做專業而有溫度的“育兒陪跑者”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于上海的寶媽寶爸來說,一條覆蓋0—6歲、為嬰幼兒家庭量身打造的學習成長線清晰可循。從孩子出生,如何處置剛為人父、為人母時的焦慮,到嬰幼兒時期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再到孩子走進幼兒園(學校)后如何不做“雞血爸媽”……
2021年,上海市科學育兒指導項目邁入第10年。上海已建立起“1+16+N”(1個市級早期教育指導中心,16個區建立900多個早教指導站)的嬰幼兒早期教養指導服務體系,早教指導服務站覆蓋所有街鎮,為本市適齡家庭提供免費、就近的科學育兒指導,公益性的線上科學育兒指導資源也逐步精準推送給每位有需求的家長。
如今,科學育兒項目線上、線下活動均有了不同版本,更適合當下家長的更迭。曾經以手機彩信形式給到家長的“育兒周周看”等學習內容,在2019年已全新升級為“育之有道”APP,不僅保留了原先育兒周周看、自檢與微視頻指導、精準推送育兒知識的功能,還全新推出專家咨詢問答、全年線上講堂、線下活動報名等職能。
鄔先生有兩個男孩,大寶3歲多、二寶11個月。他現在養成了每天點開“育之有道”APP學習科學育兒知識的習慣。他坦言,陪伴孩子成長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家長需要不斷學習。現在不缺信息渠道,但內容五花八門,家長難以判斷。而“育之有道”上有非常專業的育兒知識,“育兒周周看”“育兒知識”“育兒視頻”等欄目給了他很大幫助,遇到問題還可以直接在線上問權威專家。
上海市早期教育指導服務中心主任茅紅美告訴記者,“育之有道”APP是集知識、記錄、咨詢、服務為一體的一站式育兒平臺。上海市0—6歲嬰幼兒家長每年享受公益免費的科學育兒指導精準推送超過100萬次。
不僅如此,上海市還不斷縮短家長與線下科學育兒指導的距離,探索“15分鐘社區服務圈”,打造進樓宇、進園區、進場館、進社區、進家庭的“五進”新模式。
茅紅美透露,平臺未來還將推出積分體系,聯合一些公益機構或企業,將家長在“上海科學育兒指導”體系的各子項目中參與或學習累積的成長積分轉化為各種形式的物質或精神獎勵。“做家長身邊專業而有溫度的‘育兒陪跑者’,才能共同助力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關于CPE中國幼教展
CPE中國幼教展是國家級行業協會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主辦的國際化、品牌化、專業化托幼教商貿平臺,集“論壇研討+精準對接+趨勢引領+跨界融合”四位一體,是引領托幼教產品趨勢、傳播先進理念,推動托幼教全產業鏈健康發展的國際托幼教行業交流平臺。展會現場還將舉辦中國學前教育發展大會,邀請百位專家學者分享先進的學前教育理念與科學方法,探索新模式、尋求新突破。
關于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
協會成立于1986年,是中國唯一的全國性玩具和嬰童用品行業社團組織,是中國政府指定的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行業在國際玩具工業理事會(ICTI)的唯一合法代表,是ICTI Care Foundation監事會成員,同時,也是政府、企業、媒體和消費者認可的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行業的代言人。
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會員包括在中國境內從事玩具、嬰童用品、模型和游戲的生產、銷售、設計、檢驗、教育等相關業務的跨地區和跨部門的各類企業。
以上報道來源:《中國教育報》2022年02月20日第1版,由CPE中國幼教展組委會整理編輯。 CPE中國幼教展2022年10月19-21日上海開幕,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